Posts tagged ‘耶路撒冷’

耶路撒冷一日游(五)

离开哭墙,下一站是“苦路”,就是耶稣受难前,背负十字架游街示众所经过的道路。期间经历了十四件事,也就有了十四站。宗教故事我就不知道了,只管拍下沿途所见。

苦路的沿途是狭窄的老街,也是繁荣的市场,礼品店、小吃摊、服装店、小卖部比比皆是。不知道如果让中国官员来管理,会不会全部铲平了,修成一个大广场,然后树14个纪念碑。


14站都是十分普通的地方,或者就一面墙,或者是一个商店或民居的大门。唯一的标识就是墙上、门上的雕刻,上面用罗马数字写了第几站







14站,时间不够了,因为导游大叔要带我们去购物商店。在大巴上,大叔就说了不要购买路边的商品和食物,我开始还以为大叔怕出事,现在就都明白了,原来天底下的导游是一样的。 旅游品商店里面没有其他顾客,只有我们这群人,一进去,门就关上了,老板开始熟练的告诉我们在他这里买东西的好处:他们有旅游部颁发的执照,商品质量有保证,他们可以给我们很好的折扣……。唯一没有说的就是他们的价格和外面相比到底如何。这种招数对付一般人还行,像我这种在国内屡次上当、久经沙场的老“游”条来说,他们还嫩了点。

在店内转了转,看了看商品价格,看数字还能忍受,小木牌子10块,金属牌子40块,带点贵金属的300块,不过再看前面的货币–$,我就一个念头—真黑。我对那个金属牌子比较感兴趣,但我的股估价也就30-40元人民币,多个50-100%我都还能忍受,但这个货币单位太离谱了。

转着无聊,我就出去了。有一对同团的夫妻从其他店里面出来,告诉我们,旁边的店比这家便宜很多。旁边的店老板招呼我们过去购物,10美元一条毯子,我们开玩笑的说,导游不准我们去其他店买东西,老板当即气愤的说“他是个小偷”。不过后来跑来一个小朋友,卖一模一样的毯子,10美元3条,哈哈哈。这时,一个可爱的小朋友过来兜售耶路撒冷照片,1美元1张,价钱公道,人又可爱,唰唰就卖出10张,全是我们团的人买的。

继续参观下一个教堂。


昏暗中,一大群白衣白帽的人,也不知道他们是那个宗教的。


在教堂里面还有一个小教堂,我们正琢磨要不要进去看一看,钟声突然响起,牧师、神父高声歌唱宗教歌曲,歌声在教堂中回荡,比什么F4、S.H.E.好听多了。要说基督教的功绩,对音乐的贡献可算其一。所有游客肃立在小教堂外围,牧师、神父围在内圈,歌声停后,3位领头的牧师分别用英语和另外2种我听不懂的语言(拉丁语?)朗诵一段圣经,不少游客跟着朗诵。整个仪式持续了将近10分钟,然后,游客被获准进入小教堂参拜。

小教堂每次只允许5个人进去,因为里面空间十分狭小,最里面的一间小屋只能勉强挤进3个人,供奉着疑似圣母的圣像。想着Sissi也得到了不少上帝的帮助,我也跟着其他游人低头默颂,帮Sissi感谢上帝的恩赐。出来,在教堂外集合。导游大叔宣布今天的行程全部结束,大家赶紧上车启程,不少人还赶着回去看世界杯的揭幕赛呢。

All photo by Canon A80

耶路撒冷一日游(四)

下午1:00在纪念馆大门集合上车,导游大叔带我们去一个山顶的餐厅吃午餐。准自助餐,主菜35 SHEQ,沙拉25 SHEQ,一顿简单的饭60SHEQ就没了:(1 SHEQ = 1.8 RMB).

继续老城的游览。

这里在古代曾经是耶路撒冷的主干道,十分繁华。

进哭墙大门,男女分列2队,所有人都要开包检查,还要过金属探测器。

这就是著名的哭墙(the Wailing Wall)了。哭墙又名西墙(the Western Wall),犹太人经常聚集在这里吟颂经文。哭墙分成2个区域,男左女右,不能混杂。

所有人进入哭墙区域必须要带顶帽子,门口就有硬纸做的犹太式帽子可以取用。哭墙现在又成为了“许愿墙”,据说把心愿写在纸条上塞进墙缝里,心愿就会实现。这个功能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吸引游客而创造出来的。

犹太人在面对哭墙念颂经文,黑衣黑帽好像是犹太人的传统宗教服装,这里会看到不少这种装束的人。哭墙前还摆放着几十张桌子,供人颂读经文使用。

旁边有一间大屋,紧挨着哭墙搭建,比外面凉快,里面挤满了颂读经文的犹太人,尤其是黑衣黑帽装束的。犹太教的规矩,念到圣人的时候必须要点头。于是,人声鼎沸中,一堆人捧着经书不停地点头哈腰,像极了中国古代摇头晃脑念着“子曾经曰过”的书生。

耶路撒冷一日游(三)

出了教堂,一清点,少了3个人,包括我们一个同事。大叔抱歉了一句,“对不起,我没有义务去找人,我必须保证大部分人的时间。”就带着大家顺着胡同往下一个景点走了。我赶紧返回,找到同事飞身追赶,在沿途小贩的指引下,追上了大队伍。途中还听到小朋友大声呼喊“China,China”。





这里看标识好像是大卫王的陵墓,但是怎么会这么小呢?进去参观必须戴个小帽子。



从老城内出来。

上车,导游把我们带到了大屠杀纪念馆。这是我没有想到的,我原以为今天的行程主要是参观古迹。虽然我不反对了解犹太人被大屠杀的历史,而且我看也过很多相关的电影、电视和文章,不过这显然不在我的计划之外。不过,导游大叔说了,这里是一定要参观的,因为历史不能忘记。

纪念馆内不准拍照,我只能依靠记忆描述一下我的感受。

按照纪念馆外的描述,这个纪念馆是为了回忆和纪念在大屠杀中死去的犹太人。

纪念馆主体是一个长条,横截面呈锥形,一条长廊贯通整个纪念馆,长廊左右有很多展厅。一进入纪念馆,面前的墙上正在放电影,电影里就是房子的一面墙,观众就像坐在车上一样向前移动,房子的窗户也不断的消失和出现,我们通过房子的窗户看到了里面生活的人群,有打招呼的青年男女,有在餐馆就餐的夫妻,有在剧院演奏的乐队……,我猜,这就是在大屠杀之前,犹太人曾经度过的普通生活。

沿着长廊前行进入展厅,大部分展厅展示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围绕着一个内容,回忆那些被屠杀的普普通通的犹太人。展厅里面有很多遇难者的饰物、日记、照片,旁边写着这些东西的主人以及遇害的时间。有一篇日记让我印象深刻,“我长大后,希望拥有一双翅膀,带我去看全世界……”开始我还以为是哪个诗人写的,一看末尾,是一个小男孩在集中营写的日记,小男孩1944年就离开了人世,当时才14岁……

展厅里有一段从集中营里拆下来的铁轨,无数犹太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了死亡。

在展厅间穿梭,看着那些饰物、相片、日记,你似乎能触摸到他们,了解他们曾经的生活,似乎这些人还活在你的周围,但分明,他们已经逝去了很久……

在一间展厅内,空荡荡的,四周全是书架,书摆满了约六成的空间,书里面记载的全是遇难犹太人的姓名,一本书可以写多少个名字,这么多书又是多少人哪。一瞬间,前面的活生生的个体都变成了密密麻麻的人群、密密麻麻的死亡符号。展厅里放着音乐,平静的哀伤,但没有仇恨。

走到这里,我已经要失去控制了。但偏偏我又进了最后一间展厅,说是展厅,可能叫“缅怀室”更合适。屋内光线幽暗,正中有一个大石凳,墙壁上闪现一行行文字,音乐在空气中撒下浓列的哀伤,我又记起了那个14岁小男孩的心愿“我长大后,希望拥有一双翅膀,带我去看全世界……”

长廊末段是开阔的山谷,迎面而来的凉风帮我将眼泪压在了眼眶。我在这里一直站到眼眶被吹干为止。

纪念馆区还有几栋建筑,但我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,门口也没有英文标识和说明,这是耶路撒冷普遍的一个缺陷。不过这些建筑修建的都十分漂亮,一栋内部黑黢黢的,只有2盏灯,像是长明灯。

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正如它的标牌所示的,是为了纪念和追忆丧生在纳粹屠刀下的几百万犹太人,纪念馆内的展品全都是表现这个主题,从正门开始参观或者从出口开始参观都没有什么区别,电影、图片、文字、实物、音乐等多媒体运用得也十分娴熟,这些多媒体对参观者的情绪调动也十分有力,参观者很容易就陷入了纪念馆所希望的情景当中。看完以色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多媒体效果,就不会惊叹于中国现代话剧《琥珀》里的多媒体运用了。在纪念馆内行走的时候,我总是会想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,还有许许多多抗日战争纪念馆。我们在这类纪念馆里,如果也能学习以色列人的做法,对于教育国人、揭露日本鬼子的暴行和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都会有很大的帮助。

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有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是,从头走到尾,纪念馆所传达的气氛都是悲伤,没有仇恨,因为仇恨不能解决问题。展物多是遇难犹太人的遗物,涉及到的德国部分,也基本是纳粹,很少涉及到普通德国群众。但我觉得有一点缺憾的是,纪念馆成功的渲染了悲伤的气氛,但没有指出悲剧的根源。把纳粹作为根源本身就不符合事实,也无力阻止悲剧的再次发生。纪念馆在“纪念”的同时,也需要引导参观者“思考”。当人们过多陷于悲伤而不思考悲剧的根源的时候,由悲伤产生的愤怒就会指向现代德国,这无助于防止历史的重演。犹太人需要思考一下大屠杀的社会历史背景、犹太人自身在其历史上所犯的错误、以及犹太人在大屠杀中的表现,这种思考十分痛苦,犹如剜肉刮骨,但唯有这样,才能真正明白悲剧的根源进而防止它的发生(以色列建国应该是反思的结果之一)。


all photo by Canon A80

耶路撒冷一日游(二)

在耶路撒冷一家酒店又接了几个人,我真替他们遗憾,就住在耶路撒冷,都不自由行。10点左右,车停在了一座山顶,导游大叔带领我们下车,观看耶路撒冷全景。

大叔先召集我们聚集在他周围,就像圣经里上帝召唤它的子民一样。导游大叔先用英语介绍了远处的地形,大致按照宗教分了几个区域,犹太区、基督区、穆斯林区等,还有几座建筑,大卫王城堡、xx教堂、一座穆斯林清真寺。没有做功课就是麻烦,地名都不懂。英语讲完了,又换成西班牙语给几个游客说了一通。在我的眼里,导游大叔更像上帝了,上帝就是通晓全球语言,真正的国际化人才。这个远观,把我看得满心欢喜,以为后面就会去参观那几个著名的建筑了。


上车,继续从车中看耶路撒冷

这种场景在耶路撒冷很常见,不知道是不是在重建

10:15,到达一座教堂,名字不记得了(因为没做功课,又不熟悉基督教,还不听不懂这么长的名字,后面类似的情况会多次出现,就不一一重复了)。导游大叔说还有一点充裕的时间,可以带我们参观这座教堂。这座教堂是圣母玛利亚“长眠”的地方,不是“埋葬”的地方,大叔一再强调,玛利亚并没有死去,只是睡着了而已。大叔还说这里也是基督教发展的起点,但没听明白为什么,耶稣也不是在这里诞生的啊。不管那么多了,回去再复习。




大叔随后带我们来到一座墙前,指着墙上的石头深情地说,这是产自xx地的石头,它是那么的光滑柔软,大叔抚摸着石头,享受着什么。不过末尾加了一句,这座墙是1915年重建的,材料是从法国什么地方运来的。咳,弄了半天,不属于文物级。这也是耶路撒冷的一个侧影,耶路撒冷就是这样屡建屡毁,屡毁屡建

随后就是进教堂参观









All photo by Canon A80

耶路撒冷一日游(一)

说起以色列,我能够想到的地名就是耶路撒冷–古城,三大宗教的圣地,新闻里面巴以冲突的发生地之一,正好有一班参加培训的同事约了参加旅行社周五的耶路撒冷一日游,我也一块参加了,当然,前提是对Sissi做了很多工作,告诉她耶路撒冷没有那么电视上那么恐怖。做的专业一点,我应该预先在网上收集一些资料,作足功课,无奈工作太多,只是周四下班前在网上简单google了一下。事后证明,没做功课和做了功课差别太大了。
同事住在耶路撒冷海边的酒店,我住在Ramat Gan的酒店告诉我,乘坐的士10多分钟就到了。说好旅行社7:15到他们酒店接人,我6:30就起床赶了过去,迟到了给人留下中国人不收时的印象可不好。

7:15,车还没有来。同事一问酒店,是7:15~7:30来接我们,faint,早说啊,我也可以吃个早餐再过来啊,只好吃点同事的饼干和酒店的苹果。

7:30,旅游大巴终于到了,然后开到各个酒店去接人,最后开到了一个公共汽车站,导游大叔大声说,我们要换车,这辆车只是把人接到这里,其它地方哪也不去。嘿,在以色列被卖猪仔了!寻思要不要像在国内一样哄一下,不过看车上鬼佬们都没有什么意愿,我们3个中国人就不做出头鸟了。看看图片:一群国际猪仔站在巴士站,等待被转运。导游在打电话,催大巴快过来接我们这些“猪仔”?

在汽车站等车的时候,看到了我期待已久的—以色列士兵。城市里的士兵一般给人以战争和动乱的感觉(注:我们伟大首都北京除外),这就是2006年6月以前以色列给我的印象,但是在特拉维夫这几天,不要说坦克,连士兵都没看到,不刺激,回去都没法给别人吹嘘。今天终于可以拍几张照片了。以色列士兵周末可以回家,而且可以带枪回去,因为以色列士兵自律性很强。不过不少士兵明显肥胖,很难想像他们就是威震世界的以色列国防军。



8:15,大巴来了,这才正式开始了耶路撒冷之行。

一路高速

9:30左右导游说进入耶路撒冷了。我们左三下右三下看了半天,一点没有古城的样子,别墅倒是挺多,眼馋。导游大叔又开腔了,“耶路撒冷分2部分,老城和新城……”国内电视上可是说“东”耶路撒冷和“西”耶路撒冷呀。

All photo by Canon A80